————对话英达热再生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陈启景 【中国路面机械网记者独家采写】对症下药,解决疑难杂症,“公路医生”英达科技矢志不渝地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和设备推动中国公路养护行业再上新阶。
6月20日,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南京召开专家评审会,对由英达热再生有限公司主编的《城镇道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及验收规程》及《城镇道路开挖、回填、恢复快速施工及验收规程》(送审稿)进行了审核与讨论。
2012年6月,在新疆吐鲁番境内的小草湖-和硕公路上,英达就地热再生机组正缓缓前行,在40℃的酷暑中,工人们挥汗如雨,随着机组开过,路面原有的车辙路病,消失不见。不久之后,这条公路将正式改建为高速公路。
延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 延吉东直距中俄边境仅60公里,距日本海80公里;南直距中朝边境仅10余公里,是东北亚经济圈的腹地。 2012年9月3日,是延吉建州60周年的纪念日,将举行重大的庆典活动,随着这一日期的临近,延吉市的市民惊奇的发现,一些原本坑洼、破损的道路,突然在一夜之间焕然一新。
1993年投入运营的G304国道,北接扎鲁特旗,南至新民市,是连接内蒙至东北的重要交通要道。 连续重型车辆荷载,让这条道路出现了车辙、网裂、裂缝等路面病害,影响了行车安全。 2012年5月底,英达大型就地热再生机组开上了G304国道,对通辽附近的路段进行了全面治理。
2012年4月,英达就地热再生机组第二次开上了吐乌大高速。 作为新疆地区第一条高等级公路,长期重载车辆的压力,让全长283公里的吐乌大高速的路面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裂缝、沉陷、泛油、波浪、车辙、修补等多种路病。
经过层层选拔和决赛答辩,第七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落下帷幕,5月27日,大赛闭幕式及颁奖典礼在东南大学礼堂举行,大赛组委会主席、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主任刘小明,副主席、东南大学副校长郑家茂,秘书长、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严作人,以及来自同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东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吉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南理工。
作为湖北省道桥施工的骨干企业,长江路桥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一直坚持机械化养护之路。公司2004年从英达公司购买的一台PM400“修路王”,8年来一直都是黄黄高速养护的主力。
湖北十堰畅美公路养护中心负责养护的路段包括140多公里的国省道以及超过130公里的高速公路,养护线路长,养护点分散。 “坑槽,跳车等常见的路病,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隐患,必须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而‘修路王’机动。
2012年4月9日下午,在东阳的世贸大道上,一台英达PM500“修路王”正在紧张的忙碌着。随着加热、耙松、添加新料、整平、碾压等流程一系列流程。原本坑洼的路面立时变得平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