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老徐”的徐留军今年不过27岁,却已拥有8年多的挖掘机驾驶经验。在学徒时因为条件艰苦而险些放弃的他,如今已成为出类拔萃的机手。老板祁东强的知遇之恩和Cat®(卡特)挖掘机的日夜陪伴,是成就他今日蜕变的重要原因。
访新港矿石流机部副经理王宁 早在1991年,营口港煤炭装卸公司(现在更名为:营口新港矿石码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港矿石)购买了2台Cat 966E装载机。那时的王宁正值风华正茂的年龄。
黑龙江富锦市丰华采石场(以下简称:丰华采石场)的生产场长李文辉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管理者,从2002年至今一直在这里工作。从人工采石到全面机械化作业,从年产量数千立方米到现在的20万立方米,他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孟子曰:苦其心志、空乏其身,曾益其所不能。比喻能治理大事、才干出众的人必要经历贫困之苦。在内蒙古用户刘圣贺及其家人创业的生涯中,充分体现了古代圣贤这一精句的内涵所在。 分甘共苦 傲雪凌霜 1986年,刘圣贺的父亲买下一个白灰窑,开始投身白灰开采的事业。
“局气”一词在北京方言中享有豪爽、仗义、大气等褒义。作为北京土著的用户,柴磊和他父亲的做事风格无不体现这二字的含义,这也正是父子二人的事业始终选择Cat品牌相伴的关键因素所在! 自出心裁 及锋而试 “我父亲是个很有想法的人。
2015年11月5日 -- 卡特彼勒再制造工业(上海)有限公司在上海科学节能展示馆举行“卡特彼勒再制造,循环经济推动者————暨卡特彼勒再制造在华十周年活动”。
近日,亚实履带(天津)有限公司通过污水处理升级改造,成为天津港保税区首家实现污水零排放的制造企业。 作为卡特彼勒在亚洲投资建立的第一家底盘工厂, 亚实履带践行了卡特彼勒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 自1999年建厂之初,亚实履带就建立了污水处理系统,以保证污水经处理后水质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在许多人创富的路途上,都有这么一个始终相伴相随的好“机”友。而对卡特彼勒的一位客户————董才洋来说,他的好“机”友即是当年与他共同奋斗的Cat®(卡特)307E。
10月22日,卡特彼勒基金会主席在MicheleSullivan女士在其徐州旗舰工厂举行“在华40周年,建设美丽中国”庆典仪式上宣布,该基金会将在2015到2016年度在中国投入约1600万元,支持农村儿童学前教育、农村和打工子弟职业教育等多项公益活动;此外,卡特彼勒基金会与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设。
近日,“创新与发展:跨国企业在上海”最佳创新实践案例评选活动结果揭晓,卡特彼勒再制造工业(上海)有限公司提交的案例《卡特彼勒再制造——循环经济推动者》获得“政策推动与创新”类“最佳创新实践案例”荣誉。